《甘肅社會科學》2022年第3期
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
堅持理論創新是百年大黨的重要經驗/龔云(1)
中國式基層協商民主的成功經驗與未來發展/趙秀玲(9)
中國共產黨黨內派駐監督的三重邏輯/陳松友,張蕾(18)
城市更新與治理研究
涂層式城市更新:何以生成,何以克服?
——基于人文城市學與城市哲學的視角/陳忠(28)
面向權利持續的城市更新
——基于“生計”到“生活”的演變邏輯/姚尚建(37)
智慧城市更新:科技圖景與三重路徑/梅杰(45)
哲 學
唯物史觀視閾下中國道路的本質屬性與基本特征/王讓新(54)
當代疫災的倫理生態學思考/唐代興(63)
劉歆的春秋學思想新探/任蜜林(73)
論政治學方法論的技術哲學轉向/褚爾康(81)
法 學
新中國憲法史研究(兩篇)
我國1949—1954年的政體、憲法形式及其反思/馬嶺(90)
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性質、功能和議程新論/朱世海(101)
論網絡空間主權的理論基礎與中國方案/陳星(113)
“捕訴一體”改革會影響審前辯護權嗎?
——基于定性訪談的實證研究/林喜芬,王延延(122)
文學·歷史
索隱派的代表人物白晉沉寂研究/張西平(132)
和諧共生:柯勒律治的有機整體概念論/李增,張倩(142)
歐洲“中國風”中的性別美學/王大橋,何琪萱(151)
上古歌舞藝術對儀式戲劇形態的塑造
——兼論民間藝術的審美轉向/楊立,茍波(160)
民國時期甘南草山糾紛與地方政府之因應
——以“北山事件”為中心的考察/柳德軍(169)
社 會
突發環境事件的協同治理:理論邏輯、現實困境與實踐路徑/李勝(180)
農民工家庭消費結構及對相對貧困治理的啟示/趙衛華(188)
經 濟
我國減貧戰略演變與新時代脫貧攻堅成果鞏固/安樹偉,董紅燕(198)
我國兩大流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分異及優化路徑/周韜,戴宏偉(208)
“雙碳”背景下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的時代要義及創新路徑/黃穎祚,王姍(218)
地方層面區域協調發展的動因與路徑
——以甘肅省為例/康玲芬,胡浩(229)
賬號+密碼登錄
手機+密碼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